页面

2008年5月1日星期四

《自己的房间》读后感

4月号,第七期的校闻—《日新时代》里得知张玮栩这个人。在强华老师费尽一节课的时间来为我们隆重介绍这位学姐后,我仿佛看见了希望之光,仿佛学姐的生活正如我所愿的,流浪、自由。虽然,我早在强华老师的介绍下,知道学姐是个品牌的讲究者,是个不折不扣的拜物女孩,书里的内容必定出现或多或少令人情绪激动的成分,既使我无法忍受某些奢侈的炫耀,但我仍想去了解一番。于是,向老师借来了学姐在2003年出版的第一本书《自己的房间》。

封面红得好鲜艳,一些颜色不均匀的地方还让我误认为老师没把书本保养好呢。我本以为封面会犹如宫殿般的富丽堂皇。但事实相反;反而,却把低调的朴素感利用抢眼的鲜红色,赋予书与众不同的生命力。

在阅读完这本书后,并没有之前所想象的多么令人反感,唯一获得的是更多启发。基本上,我并不想朝向学姐的虚荣心和资本主义去发言评论。谈及虚荣心,别说别人,自己也是。21世纪的人类,或许也只有物质能满足其欲望吧。毕竟,市场日益求进,人们则须紧随时代的步伐。冥冥之中,人们的虚荣心渐渐成型。我们不得不承认,自己还是有那么一点虚荣在心底作祟的。

《自己的房间》多数都填满了学姐恋物及旅行的故事。

在众多文章中,最让我感触极深的却是学姐在大学时,其中一则以眼镜为主题的平面广告文案作业—《53度近视的心》。在一次从电台听见一则『关怀每一个别人,如同关怀自己』的公益广告,那是之前学姐所制作的一则关怀盲胞的广告,叫『土耳其蓝色』。而令她想起自己曾经眼见过的情景。

她在Mamak档遇上一个手持残障人士证明文件的马来男子,牵着一名盲眼人士前来募捐。当她起身向他们表示要乐捐之际,却听见友人在后的嬉闹声。对于友人如此不尊重,我心感难过。纵使,部分人会认为这社会有太多人以乞丐之名行赚钱之实,为避免遭骗便拒绝捐助。有段文字玮栩学姐写得令我深表赞同:『我们怎能用“他们都不尊重自己,叫我怎么尊重他们”这种话来推诿?难道尊重他人这项美好特质,会那么轻易因他人而被影响吗?』。然而,从文章里,我看见了人心的近视。眼近视小事一桩,心近视非同小可呀!

此外,这本书令我惊喜地从学姐的恋物中看见她对其物的感情。就如封底内页所叙述的,《Purple》杂志是她飞出去的梦想、Camper小红鞋提醒她完整的人格更重要;翻开MIDORI JAPAN笔记本,她恍悟了思念。或者说,人对物的感情即像对人的感情相同。一如我对自己最爱听的CD、爱阅读的翻译文学小说一般,不是说丢弃就丢弃的。这不是浪不浪费的问题,而是对它们的感情已抵达了某种不可分离的境界。毕竟,我和它们之间产生了微妙的感情,可能还存在着一些美好的记忆。

若要论回最基本的话题,有关《自己的房间》。自己的,房间!这是我一直以来不灭的渴望。但也没法子,谁叫我们家正面临人口过多的问题。我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,来忙碌我的事情。可能我说了,大家都不相信,至今我仍没有一处固定的读书角落。故这几年来,我都很辛苦。

最后,我看见了更多的希望之光,在阅读完了玮栩学姐的书之后。放心,我没资格迷恋品牌之物,我依旧仲于陶醉在那些对某些人来说有些奢侈的正版CD,和一本本厚厚的翻译文学小说。

2 回應:

匿名 说...

書名來自吳爾芙的著名文章:《自己的房間》。
耽溺,是個美好狀態,特別是會上癮。戀物也罢,戀書也好,嗑電影音樂也好,必不可少的就是熱情。也唯有熱情,才讓人覺得,活著,是多麼痛快的事,痛並快樂著。

匿名 说...

我也看到日新的希望之光了。哈。写得很好,这个世界果然卧虎藏龙。beng22说的还真对,那活在当下就干脆一点,快乐常常取决于自己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