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犹记得小学刚毕业的时期,在父母的叮咛下不敢聊电话聊得太久,更不晓得电脑这玩意儿。为了保持联系,也只能互相通信。每当要开始写信时,都会为了挑选张背景图案精致漂亮的纸,而花费了十几分钟仍无法决定。在书写内容的当儿,又犹豫不决该用哪个颜色的钢笔书写才好(那个年代,最流行把信写得五彩缤纷!)。那些从脑海中浮现的画面,总让我写得手酸指疼。将写好的信件寄出去后,则会连忙通知朋友说:“信已经寄出去了!”并催促对方赶快回信。然后,每天都紧盯着邮筒里的信件,期待朋友的回信。朋友的来信会使我感到非常神秘,它激起了我心中好奇的欲望,所以我特别喜欢拆开来信的封套。迫不及待地想一探信里的内容,阅读着一颗颗歪七扭八的文字拼凑成的话语,使我兴奋不已!
然而,随着时代变迁,我们对科技的依赖,日益严重。惯于依赖,我们变得懒惰,尽能选择已最便捷的方式来处理。网络的兴起,使时代逐渐产生了“click”和“type”的趋势,甚至是“press”和“call”。这是个可悲的现象。如今,除了公文信件以外,似乎好久没收过朋友亲自书写的来信了,全都转换成电邮形式了。我仍觉得亲自提笔写信是最亲切的,一旦转换了形式,怎么却变得如此陌生呢?
排列公正的文字,在电脑萤幕前显得标准清晰,阅读时就缺少那种亲笔字迹所散发出的真诚情感。这是可以被原谅的,因为时代的步伐实在并非我们所能想象。很多事情的变迁,都是受于环境的影响及世界的进步。所以,某些旧形式则必须面临淘汰的局面。
如今,我不再为选纸张或颜色笔而苦恼,也逐渐失去了兴致去期待哪位朋友的来信。那些从过去都一直保存在置物盒里的信件,一一泛黄而值得回味。至少,年幼的记忆,我会永久保存着。此时,我依旧眷念若干年前,朋友间相互通信的日子,那种曾经熟悉却又逐渐陌生的感觉。
2 回應:
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以前,我也是很喜歡寫信的。那時,少年月刊可以代勞轉交信件給一些作者。就這樣,我認識了富雄、益進、真云等人。還有,我也收到了不少人的來信,要做朋友。那是很難忘的回憶。
一些製了干花、一些給我揮毫、一些把青梳小站送給我。哇!好華麗的往事呀。
是囖,畢竟是往事了。
我沒有交過筆友
也不喜歡寫信
N年前寫過一封寄去紐約的信
和近年一封寄去新加玻監獄的信
一封是給現在已經結婚兒子2歲大的舊情人
一封是在新加玻賣搖頭丸的故友
发表评论